资讯

运价飞涨,一箱难求,海运业混乱局面持续何时?

疫情之下,海运价格疯涨,一舱难求;行业供需失衡,船公司大量航线停航,集装箱“一去不返”;

问题爆发的根源在于供应链矛盾,船公司自救、货代甩柜、客户弃货;

整合趋势下,大货代会越来越多;而特殊品类货代基于自身优势,或将依附大货代/平台作为配套服务商,获得长远生存;

未来船公司必将继续整合或联盟,构建自己成熟的服务网络。

海运是全球贸易的动脉,具备成本低、覆盖广、运量大等许多优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性爆发,各国贸易额降低,海运市场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下半年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逐渐复苏,海运出口需求猛增,“爆舱”、甩柜等现象层出不穷。

那么,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2021年海运业会如何发展?

1、供需失衡,运费疯涨,一舱难求

海运价格疯涨,一舱难求

疫情爆发,导致国际海运价格跌到谷底。下半年随着经济的复苏,国际海运价格疯涨,国内海运出口价格空前的“贵”。比如国内到美西,价格往常在1200-1500美元之间,现阶段高达5000美元;到东南亚,更是要1000美元。而伴随着海运价格的疯涨,舱位也是一度紧张,船期安排不上,今天订舱几周甚至一个月后才能发货。

集装箱“一去不返”

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成为集装箱吞吐第一大国,进出口的海空铁运输空前繁荣。2020年1-10月,我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92亿teu,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2%。在后疫情时代,其他国家对外港口吞吐量严重下降的情况下,我国“一枝独秀”,仍然保持稳步增长。

国内疫情复苏后,出口货量急剧上升,集装箱需求随之猛增。而此时散落在全球各地的集装箱回流不畅,出4回1,甚至不回。上海港、宁波港、青岛港等大型港口都因为集装箱极度缺乏,导致操作延误,船舶阻塞。

针对外贸物流领域出现的集装箱“爆舱”、运价大幅上涨问题,商务部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运力投放,支持加快集装箱回运,提高运转效率,支持集装箱制造企业扩大产能。

海运运力急剧下降

市场确实是在稳步增长,但疫情给全球航运业带来的影响却从未消失,各个国家航运隔离禁令频出,停航成了大部分船公司不得不做的选择。

截至2020年11月底,国内进出境船舶29.8万艘,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8.5%之多;11月进出境2.62万艘,同比下降36.01%。随着第二波、第三波疫情来袭,许多国家还在紧急封城,“货出不去也进不来”。

2、出口海运产业链节点问题解析

整条海运进出口产业链主要由货代、拖车公司、港口运营、船公司、集装箱租赁公司、末端配送公司、系统服务商、清报关服务商以及其他税金保险服务商组成。

船公司——需求骤降,供给冗余,停航危机

船公司是负责海运必不可少的干线阶段业务。2017年,随着势力重新划分、航线重组,原来的四大联盟转变为三大联盟:2M(马士基与地中海航运)、THE联盟(赫伯罗特、阳明海运、ONE航运)、Ocean联盟(中远集运、法国达飞、长荣海运、东方海外)。

从三大联盟航线的网络方面来看,Ocean联盟的航线网络上一共有40条航线,THE联盟有29条,而2M虽然由全球第一、二大船公司组成,却仅仅只有25条航线。Ocean的主要优势在于其7条亚洲到中东的航线,而THE只有1条,2M则没有。同时,在亚洲到美西的航线服务商,2M也只有5条航线;2M更专注于墨西哥湾的交易,还有斯堪的纳维亚和波罗的海地区,无论是挂靠的港口数还是挂靠次数都是最多的。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欧洲多国封国,洛杉矶、纽约封城,需求端的无限暴跌使得供给运力利用率急剧降低,船公司们纷纷停航以减少亏损。2M联盟从欧洲到北美、地中海到中东线大规模停航,亚欧和跨太平洋航线停了约五分之一;达飞直接停止了中国到欧洲航线;MSC则在停止Dragon和Swan服务后,还发布了亚洲到美国和加拿大西海岸的停航计划。

末端配送——罢工潮、客户拒付、集装箱难回

今年,集装箱在全球各地分布严重不均衡。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趋于稳定,生产制造企业复工复产,集装箱从中国各港口运送到其主要出口目的地。而国外疫情到现在仍然较为严重,大量的空箱在欧洲、美国等地方积压,集装箱“难回”。

而产生积压现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国外的集装箱所处现实环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经济疲软,商品流转缓慢,企业资金压力变大,周转不灵;下游取消订单、天价运费难以承受、物流时效无法保证等等原因让长期的合作变得粉碎,许多客户直接弃货、拒绝付款。

货代——舱难订,甩柜频发

船公司运力不足,是各家货代噩梦的开始。

停航后,除了高昂的运价以外,货代们面临的是“爆舱”的现实挑战:舱位不够。与船公司关系一般,价格比较低的货代根本订不到舱,长期合作的客户货物也就无法准时入港、上船。“爆舱”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甩柜”。“爆舱”后,由于舱位不够,船公司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会将许多货代订到的舱位滞留到下一个或几个航班,“甩柜”由此而生。

对于大型货代而言,甩柜带来的损失可能还在承受范围内;而对于那些本身就依赖几个大客户的中小货代来说,这种情况下竞争力不足的劣势可能会直接导致其陨落。

3、2021年海运业发展状况

“抢到了舱位,缺箱子;抢到了箱子,缺舱位;箱舱都抢到了,运价又涨了”。世界各地港口运营困难。

大型货代话语权更足,未来平台如何整合/联盟?

作为客户与船公司的“中间人”,年底的爆仓潮,使得货代已经渐渐“凌乱在了冷风中”。货代行业已经面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

大型货代更具有订舱能力,不管货量还是资金链的能力都更胜一筹。而我国中小货代一直发展不大,不是大家安于现状,不想长大,而是主要受限于资金状况。

“先发货,后补钱”,使得货代资金流转不畅,难以扩张。就算扩张打通了市场,一旦客户不够稳定,资金链断裂,依然会直接面临消亡。

同质化竞争下,话语权为重,未来国内必然会整合出更多大型货代/货代平台,与船公司合作更为密切,订舱这个环节或将升级成长期租舱或租船。

服务于部分特殊品类的货代将会活下来

对于敏感货,比如电池类、特殊膏体、粉末、名牌奢侈品、音像等品类商品,出货需要承担的风险较大,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比较多。除了正规的手续以外,还需要面对繁琐的包装要求、安检问题等。此外,目的国对敏感货的要求,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政策和认证信息。因此,这样的货品运输更需要专业的货代来负责。

这些专注特殊品类的货代,具备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在未来会活得很好,甚至可能成为大货代/平台的配套服务商,与之共同生存。

运力方面,网络化、联盟化整合将持续

从运力角度来说,虽然有三大联盟存在,但同一航线上船公司存在运力过剩的情况。破产、退出市场、并购、联盟,20年来海运公司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远海收购OOCL、马士基收购汉堡、阿拉伯轮船与赫伯罗特合并,另外还有三大联盟2M、THE、Ocean的成立,无不是船公司为了完善自己的网络做出的战略调整。

网络对于船公司来说是保证客户端到端服务的根本,未来联盟、并购的形式会持续,直到诞生大而美的海运组织/企业。

1292人阅读

相关文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