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京东这家企业怎么样?总是想找我们合作,我没鸟他!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段子:

一个美女问她的闺蜜:“你老公是做什么的?”

闺蜜回:“创业的。”

“多大了?还创业啊?”美女追问。

闺蜜:“不算大,四十多岁。”

美女:“四十多岁还创业?那收入应该很高吧!”

闺蜜:“没收入,年年亏损”。

美女:“啊!这么一大把年纪还在创业,又不挣钱,明显是打着老板的幌子在泡你啊,赶紧分了吧!”

美女:“这得有多帅啊,把你迷成这个样子?”

闺蜜:“不帅,头发都白了。”

难以理解啊,过了一会儿,美女忍不住又问了一句:“对了,你老公公司叫什么名字?”

闺蜜:京东。

以上内容虽属调侃,但京东亏损确实不争的事实。关于京东亏损这个话题,各方众说纷纭,讨论的点多半是些泛谈,比如说只要京东的现金流不断扩大,每年赔点钱算什么?京东拥有“不可替代”的商业模式,完全可以靠现金流长期支撑!京东停止物流建设以后,京东是盈利的。对此,本文不展开讨论。不过,最新的数据显示,京东在亏了十年之后,2019年突然“巨额”盈利了——全年归母净利润达122亿元。这是什么骚操作,要知道2018年,京东还在亏损25个亿,这个逆袭简直传奇啊。再进一步了解京东的财报细节,才发现,原来京东在2019年竟然有逾92亿元人民币的“非经营性收入”,包括处置物业收入和其他非经营收入。其中,卖房子就赚了38.85亿元,加上53.75亿元的其他非经营收入,有这两笔费用加持,京东净利润数据自然暴增。

其实,别提什么净利润,就连京东的营收数字也只是看上去很美。大家知道,京东是自营模式,就是自己销售的东西销售额则计入自己账上。相比阿里的平台模式,商品的销售额是不计入自己账上的。在电商领域,商品的销售额就是最大营收,所以自然前者的模式会比后者更好的赚入营收。这样看来京东之所以排名靠前也不是那么难理解了。

说到底,京东最引以为傲的还是物流。前不久,京东也搞了一个“共享托盘池”,名字叫京东云箱。是一个面向广大商家提供物流载具的线上交易平台,也是京东物流基于开放、共生的理念搭建的物联网交易信息服务平台,旨在搭建共享托盘池,向商家提供智能、经济、便捷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换句话说,京东云箱是一个面向全社会提供智能共享托盘租赁服务的平台。京东物流云物流总经理吉芥表示:京东云箱链接的除了京东物流的用户,还有上游企业,所以云箱要同时致力于为托盘上游的物流载具的生产制造企业、租赁企业创造价值。

这就是典型的盲目,完全不了解终端的实际情况,如果仅仅是在京东内部共享这是可行的,但要想让托盘厂、托盘租赁商都参与进来,整合难度极大。每年双11或岁末,京东基本上都会找塑托邦合作,每次都被拒绝。牛吧,任性到可以屡次拒绝京东的合作,胆肥了?但理智想想,看看合作条件,拒绝是多么明智的选择!京东大概不知道实体工厂之艰难,更不知道租赁行业利润之薄,回本之慢!

一张规格为1210的塑料托盘市场价格大概在200元左右,假如京东需要调动1万张托盘,托盘商需要为京东垫付200万,京东不支付任何押金,给你2毛钱的日租金都嫌多。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美国的20亿左右托盘中,租赁托盘3.2亿片,占比16%;欧洲托盘6亿片,租赁1.5亿片,占比25%;中国2016年的数据11.7亿片,租赁1700万片,占比1.45%。这个数据有点过期,但塑托邦预计2021年,中国托盘数量将达到20亿个,其中用于租赁的将超过1.5亿。如果以平均200元/个计算,托盘厂或托盘租赁商要为京东垫付300亿。如果京东有了这批托盘,不但可以让自己的物流装卸健康循环,同时,托盘商在京东云箱上面,租出去的托盘,京东还有分成。按照京东云箱的设想,其实只需要整合闲置的托盘资源就已经很不错了。Sorry,很遗憾,市场上没有闲置托盘拿出来共享,闲置托盘的处理方法有很多,您想多了。

除了托盘商因素,要做到“共享托盘池”,重要的是推进托盘的标准化和智能化建设。虽说在几年前行业就在推动托盘标准化,但目前,我国标准化托盘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3%。托盘的标准化、智能化以及便捷性等方面的不足,正在成为限制供应链升级和企业转型发展的瓶颈。仅凭这一点,就不是一般企业能做到的。塑托邦其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潜心研发,塑托邦找到了解决方案。塑托邦把托盘分成了主板和边条两部分组成,边条采用特殊配方,加强结构生产,比传统托盘更耐冲击,增加使用寿命。客户可定制边条模具,完成专用尺寸定制生产服务。如需更换托盘尺寸,更换边条即可。无需重新购买整板。甚至托盘损坏了,只更换损坏的边条,无需整板替换。装卸方便,打破了传统托盘不可修复的弊端。边条还可做多种颜色,方便客户进行颜色分类管理。双面托盘上货架,底部有颜色区分,方便工人正确进叉,提高货架产品装卸安全性。这大大小小的几十项专利,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更不是随便冒出一个互联网思维就能颠覆的。

另外,共享托盘池如何向供应链延伸?目前在中国市场,托盘的流动性并不是很好,托盘很难发挥出对供应链的作用。而供应链的创新和实践,则需要托盘不断流动起来。目前来说物流流程通常以环节区分,例如仓储环节由仓储企业负责,而运输环节由运输企业负责。而不同的企业对托盘的要求并不相同,在运输环节,希望托盘尽量轻型;在仓里,则需要更结实一些,因此会更重。而且“带托运输”在行业内并不普遍,托盘在供应链链条中发挥的作用有限。托盘需要更多地走出仓库,走向运输和终端。

如果京东关注下这些实体企业的生存现状以及运营规律,大概不会这么异想天开了。京东云箱不但没能整合到全国各地的托盘商资源,反而每年双11或岁末需要大量使用托盘装卸货物的时候,还得向托盘商租赁,这脸打得啪啪啪。更郁闷的是,京东租用托盘商的托盘,还不愿缴纳押金。为什么京东不愿意支付托盘押金呢?大佬思维你不懂,大佬觉得租用你几个托盘,给什么押金?还怕我跑了不成?这个逻辑,恐怕连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都有意见了,充电宝才多少钱一个,自行车才多少钱一辆,我临时租用下而已,用完了就还你,还怕我跑了不成?谁还买不起一个充电宝或一辆自行车呢?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互联网思维理解成四两拨千斤,更不是空手套白狼,重要的是健康共赢,否则一切高大上的商业模式都是扯淡。(来源:塑托邦,作者:墨音)

1715人阅读

相关文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