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无人超市,离我们越来越近

似乎一夜之间,无人零售仿似横空出世,从项目发布转化为无人技术的深耕优化,多家创业公司、传统零售巨头纷纷涌现无人零售新动作。

无人超市,数据说话

无人便利店没有营业员,只需要人工补货。一个人可以同时维护十家店,以北京市6000元/月的人员工资来算,一个无人便利店的月均人力成本只有600元。无人便利店通常需要18平方米至30平方米的物业。按照北京便利店物业每平方米日均10元至15元的租金计算,无人便利店每月租金在5400元至13500元之间。据测算,一间无人便利店日均销售1500元即可在北京大部分区域实现盈利。这意味着只要选址得当,无人便利店可以成为一个稳定的商业模式。以日本无人售货机的相关数据作为参考,日本无人售货机发展迅猛,平均每年增加30万台,迄今已有600多万台,年均销售额约合人民币3200亿元。

业态比较

无人超市,离我们越来越近

无人超市基本上具有扫码开门、人脸识别、防盗监控、远程客服、智能收银等技术亮点,支持微信、支付宝付款,且24小时营业。

从去哪儿前CEO庄辰超再创业做爱鲜蜂,到无人便利店“F5 未来商店”获创新工场3000万投资,再到Amazon Go 和“淘咖啡”这种摆脱传统扫码的新无人技术。

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线下零售的细分场景正在被哄抢。

2020年底的时候,电商巨头亚马逊放出了一个憋了多年的超级大招——全新的线下商店Amazon Go。

无须排队结账的实体店:刷手机进店、选品、拿货,然后走人。

体验反馈:无人超市试营业的这段时间内,室温过高、收银系统频频出错、超市内部商品较少、手机坏了出不来、防盗系统是否该升级等问题均成为了市民的担心,此外,还有人担心无人超市还会存在缺货商品未及时补齐以及过期产品仍旧上架的问题。

经营分析:

虽然无人便利店效率高了、成本更低了,但是用户体验降低了。有人便利店靠服务打动人,尤其是大量的夫妻便利店,做的就是熟人、人情生意,卖的是产品价值+感情价值+服务价值。无人值守——意味着完全靠商品与场景来打动消费者,特别是会倒逼便利店的商品供应变革!

风险分析:

无人便利店是否会成为真正的风口,真正的决定因素在于-消费者的素质。无人终端售货机在中国其实使用频率不是特别高(2011年开始市场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5-30%间),我们买瓶水还是愿意去有人服务的便利店购买。

无人便利店有存在着变成街头垃圾箱,甚至居无定所人员居住点的可能性,这样会极大的阻碍资本的意愿。

总结:从技术角度和消费角度看,无人便利店已经在加快尝试;从资本角度和竞争角度看,传统便利店转型迫切!无人便利店在酝酿风口,从经营角度看,便利店经营要进化升级,无人便利店会在试错中快速发展。

1572人阅读

相关文章

取消